一、活动前工作
1. 实施健康排查
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重庆赛区)各赛项组织单位要提前宣传、发布活动防疫要求,告知参赛人员及工作人员安全防护要求及健康查验程序,并要求其做好大赛提前14天自主健康监测和信息登记,渝康码及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申领。对大赛相关服务保障等所有工作人员、重点人员要提供7天内(以采样之日起算)有效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按照“应接尽接”原则落实新冠疫苗接种。
参赛人员及工作人员自觉做好自我防护,填写好《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重庆赛区)赛项疫情防控期间省队(直辖市队)参赛人员、工作人员入场登记表》,请于赛前将电子文件提交给重庆赛区执委会。报到当天将有效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与签署的《健康承诺书》、人员健康筛查登记表交给赛区执委会相关工作人员。
赛前14日内有国(境)外或国内中高风险等活动轨迹的人员,不建议参加,如参加须实施14天严格的集中(居家)健康管理(自抵渝之日起计算),实行2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2次核酸检测结果符合相关要求方可参加。对于本人或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员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例以及密切接触者的参赛人员及工作人员,不建议参加活动。
2. 准备疫情防控物资
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相关职业院校要安装体温测温、消毒等设施设备,主要入道口安装红外热成像体温监测设备,并做好校准工作,确保体温测量设备工作正常,结果准确、有效。合理规划人员路线和流量管控方案,科学规划场地分区及比赛区域布局、合理设置通道宽度和座位等。应选择相对独立、通风良好的区域设置符合要求的临时留观处置区,并规划好应急处置通道。储备能够满足各赛项实际使用量的口罩、消毒物品等防疫物资。防疫物资需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3. 开展培训演练
相关职业院校对工作人员开展防疫知识培训,指导其正确掌握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消毒操作、公共场所清洁、应急情况处置等要求和技能,包括入场体温检测、突发异常情况处置等;设定合理的入场时间,控制入场进度;熟练掌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法和程序。
二、活动中工作
各职业院校赛场在组织决赛中全程按照疫情防控工作各项要求严格落实。
1.关于入场要求
加强入场安检,严格管理入场人员,按照限人数、限时间和提前报备的原则,控制参赛区进场人员数量(控制在1500人内)。入场处人员应佩戴口罩、尽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避免人员聚集。对进场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查验健康码;查验进场人员证件,确保“认证合一”;查验有效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入口测温<37.3℃,查验健康码绿码、“认证合一”、并正确佩戴口罩者,以及可提供有效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人员,可正常入场。如体温检测≥37.3℃,咳嗽气促等异常症状或健康码异常或无法提供有效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情况的人员均不得参加大赛活动,并督促其及时就医。
2. 关于场馆要求
活动现场应安排专人负责实时监控人流聚集情况,引导人员保持合理间距和有序流动,控制现场人员密度,必要时实行分流、分批错时入场等管控措施。
各赛项比赛期间,加强对活动场所、卫生间和按键区域等公共区域、公共用品,以及电梯和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点位的清洁消毒,如当日要对赛场内竞赛用品等物体消毒,物件表面可用1%过氧化氢或250mg/L含氯(溴)消毒液每日擦拭消毒1次,相关区域及时公示消毒情况。在活动各区域设置免洗洗手液,工人员随时进行手部清洁。
加强活动场所通风换气,如使用集中式中央空调,应关闭回风和加湿功能,采用全新风方式,加大新风量运行,并根据本市最新发布的中央空调使用指引要求对空调进行清洗消毒等。
3. 关于佩戴口罩要求
各赛项比赛期间,进出场馆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原则上,参加室内赛场活动人员应全程佩戴口罩。参加室外赛场人员应随身携带口罩,在不能保证安全社交距离的情况下,必须佩戴口罩。赛事的工作人员应全程佩戴口罩。
4. 关于用餐要求
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防疫措施的规定,做好各赛项当日参赛人员、工作人员用餐的组织工作。大赛活动餐饮服务商须做好服务人员的卫生防护,须设立专用就餐区,保持安全距离取餐用餐,须加强就餐区域卫生管理、定时做好防疫消毒工作。
5. 关于车辆要求
各赛项比赛期间,按各赛场要求对车辆做好防疫工作并进行巡检。车辆运行期间,驾驶员须佩戴口罩、做好车内消毒等防疫工作。
6. 关于垃圾处置
各赛项比赛期间做好垃圾处置,加强垃圾密闭化、分类化管理,每日活动结束后及时收集并清运,做到日产日清。赛项场内应设置“废弃口罩垃圾桶”并做好标识,并按照有毒有害垃圾进行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