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系(部)、处(室)、院(所):
为促进学校学术交流,工程中心特邀请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唐卓研究员、陈蓉博士、杜凤博士共3人来校开展学术讲座。讲座题目分别为《功能核酸的体外筛选及应用》、《中药的基因检测》、《DNA提取试剂盒及PCR快速检测试剂盒介绍》。
时间:2017年6月13日星期二下午14:00
地点: 国际会议厅(学术楼306会议室)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报告人简介:
唐卓,男,42岁,研究员,成都生物研究所所长助理。199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应用化学系,2005年在中科院成都有机所获得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在洪堡奖学金的资助下赴德国康斯坦斯大学化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2008年前往加拿大麦克马斯坦大学生物化学系开展第二个博士后研究,专业方向转为化学生物学。2009年6月回国到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开展工作。先后获得中科院院长奖特别奖、中科院优秀博士论文奖、洪堡奖学金、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 2009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12年入选四川省青年百人计划,2014年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和中组部万人计划。近年来承担的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中德中心-中德双边合作项目;中科院引进海外杰出人才项目;中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院长奖获得者科研启动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四川省青年百人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2013 年人口健康领域重点部署项目-“中药(民族药)标准化研究”等。在核心刊物(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tific Reports,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等)上发表学术论著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近10项,部分专利正在与企业合作进行转化。
目前其研究团队致力于建立体外筛选的实验平台,发展完善核酸化学研究方向。系统地进行体外筛选核酸适配体和核酶的基础研究工作,并对体外筛选获得的功能性核酸进行化学修饰,应用于当前严重影响全民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针对现有基因检测技术检测费用高、普适性低、推广难的不足以及我国在基因检测行业普遍依赖进口仪器和试剂的不利局面,系统建立了覆盖DNA、RNA、SNP检测的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经济型基因检测技术,不仅适用于医学诊断,还可广泛适用于现有基因检测技术难以涉足的农业、水产养殖业、畜牧业以及食品安全领域,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普及性。研究团组还将基因检测技术延伸至中药质量控制领域,实现了中成药特别是液体剂型中成药的基因鉴定,弥补了传统方法通过药物化学成分的分析来控制中成药质量的局限性。
讲座题目: 功能核酸的体外筛选及应用
2.陈蓉,女,1987年生,四川成都人,先后于中国药科大学、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获得中药学学士和药物化学硕士学位,目前就职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讲师,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博士在读。主要从事中药(民族药)质量评价和标准化研究。已在学术期刊Scientific Reports ,Angewandte Chemie上发表多篇文章,授权发明专利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课题各一项。
讲座题目:中药的基因检测
3.杜凤,女,1984年生,湖南岳阳人,博士,助理研究员。先后于湖南农业大学、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获得遗传学硕士和药物化学博士学位。博士期间研究方向主要为病原微生物的PCR比色检测,工作期间一直从事中药基因检测方面的产品研发工作。已在学术期刊ChemBioChem、Analyst等发表多篇文章,授权发明专利1项,先后参与过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讲座题目:DNA提取试剂盒及PCR快速检测试剂盒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