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部牢固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围绕体育强国目标,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一是开展课外健康跑。组织7000余名大二学生,参与全校阳光课外健康跑,着力打造学校体育事业品牌活动。融入“互联网+体育”,引入校园APP“步道乐跑”,合理收集与分析学生数据,采取针对性措施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采用基于定向越野的趣味打卡模式,将彰显校园特色文化的景点设置成打卡点,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风尚。科学规划健康跑环节,设置3个跑区、11个打卡点、21项任务,详细说明配速要求、注意要点、安全告知等重点事项,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二是推动体育教学改革。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开发设计篮球、排球、足球、游泳、羽毛球、网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和瑜伽等10个运动项目,面向全体学生实施9门体育选修课全覆盖。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修订课程标准,完善教学日历,设计教学方案,加强教学研讨,分享教学案例,组织开展教学竞赛,推进职业教育体育课程体系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培养身心健康的技术人才。注重课程思政,把中华体育精神融入到体育课程,着力构建体育特色课程思政建设新模式,让中华体育精神在课程思政中觉醒与弘扬,增强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三是常态化打造参赛队。建立校内体育项目联赛机制,通过“教会、勤练、常赛”等方式,选拔优秀“运动员”,打造学校自下而上的“流动型”训练队伍。逐步开展阶梯式训练管理,校级比赛运动员通过各院部常训状态考察择优推荐,系统化管理全校优秀运动员组成的校队训练。加强种子选手的重点关注和苗子选手的储备培养,完善选拔机制,制定常态化训练管理制度,修订学生绩点评价考评体系和教练员训练奖励制度,引领带动校园体育文化。
四是体育器材“随时可用”。积极响应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着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丰富公共体育设施供给,面向全体学生免费开放校内两座综合运训馆、400米标准田径场、7间多功能训练教室、室外篮球场等运动场地。满足师生运动器材需求,免费外借体育器材,师生凭有效证件可随时外借各种器材,包括损耗性体育器材,相继实现场馆器材全开放。安排专人负责值班、登记、管理、清扫,充分满足师生校内参与健身、多元选择运动项目的需求,为学校展示体育工作、凝聚师生感情提供重要平台。
近年来,学校运动场馆建设快速发展,现今,已拥有了2个综合体育馆(3个篮球场,6块羽毛球场、1个乒乓球房、1个武术房、1个健美操房、1个瑜伽房),1个游泳馆,2个塑胶田径场,4个硅PU材料的篮球场,2个硅PU材料的排球场,2个硅PU材料的网球场、21个乒乓球台,均为灯光球场。今年年底,学校将完成新校区运动场结构及塑胶面层施工,将有效满足体育教学和师生体育锻炼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