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专心听讲,不做手机奴隶,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2014级北大订单班学生陈洁俏皮地和老师谈到。
4月上旬,学工部印发学校《“无手机课堂”倡议活动实施方案》以来,各系部积极联动,采取多种措施,实现“无手机”课堂的有序管理和常态推进。
开展“无手机”课堂大讨论。4月11日至14日,在校139个班级,通过PPT、学生演讲、辩论赛、座谈会等方式,举行“无手机”课堂主题大讨论。同学们就低头族、鼠标手、微信控、校贷娃等校园热点话题展开激烈讨论。各班级辅导员针对上述话题,及时分析利弊关系,并通过班级QQ群、班级微信群分享《医学成长的三个阶段,你手中都有剑么?》、《大学生逃课一天的成本计算》、《大学生上课为什么一定要认真听讲?》、《人机分离,别让指尖划破你的梦想》等精彩微文。2015级卫生信息管理1班班长杨亨坤呼吁:同学们上课时间段不要玩手机,课后尽量少玩,解放自己的眼睛、双手,回归自然,去感受真实的世界。
签订“无手机”课堂承诺书。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为净化课堂环境,还教室一片书香,4月15日至21日,全校各班级辅导员利用主题班会,宣传《“无手机”课堂倡议书》,组织全体学生签订《“无手机”课堂承诺书》,要求学生课前关机或静音,消除课堂陋习,共同营造向学向善文明校风。截止目前,全校各班级共签订139份“无手机”课堂承诺书。“上课要收手机?开始很不习惯,但物理隔绝手机对课堂的干扰,我们从内心上还是很支持和理解的,现在听课效率大大增强了,课堂笔记也明显多起来。”2015级临床医学6班何琴琴高兴地说。
各出妙计孵化更多“养机场”。一是课堂表现纳入综合测评体系。各班级制定了《“无手机课堂”实施细则》,将课堂手机使用情况等综合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与评优评先、推优入党、奖助学金、实习推荐等相联系。二是添置“手机”收纳工具。护理系学生通过制作创意手机收纳盒——“养机场”,让学生课前自觉将手机放入对应盒子卡座里,从物理视线和心理上隔绝手机。临床医学系、中医系等系部为各班级各寝室购置手机收纳袋,课前由室长进行集中收集管理,课后统一分还,确保课堂教学质量。2015级医疗保险实务班、2015级临床医学7班等班级还采取——如果检查到学生上课玩手机情节严重的情况,将手机交由辅导员或邮寄至学生家长代为保管一段时间等“招数”。
青年学生是民族的希望,育人质量是办学的保障。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工作部门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质量目标,开展思想引领、学生管理、学生服务、三风建设等工作,切实贯彻落实市教委《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校学生日常行为教育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端正学生学习态度,营造浓郁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姿态,勇敢担负起“守护人类健康”的生命重任。
网易、新浪、腾讯等门户网站和重庆晨报、市教委信息宣传群等媒体集中对我校开展“无手机”课堂倡议活动进行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