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当前位置: yl6776永利集团 >> 新闻通知 >> 校园新闻 >> 正文
两个D级危房改造户,一个异地再建,一个原地新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5-12-21   来源:党委办公室

编者按:

D级危房改造是万州区“1236”扶贫攻坚行动中非常重要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之一,学校在对口帮扶走马镇冒水村的工作中,通过“一走四送”整体推进,把走马镇冒水村D级危房改造工作作为重点。目前冒水村D级危房改造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重庆日报2015年12月19日在头版以《两个D级危房改造户,一个异地再建,一个原地新建——万州区走马镇冒水村两个村民的脱贫路》为题,刊登了冒水村D级危房改造工作中取得的可喜成果。学校将继续履行高校服务地方的政治和社会责任,继续发挥好科技、人才、行业优势,与冒水村干部群众一起,坚决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

 

 

2015 年 12 月 19 日  星期 六   《重庆日报》头版刊登

两个D级危房改造户,一个异地再建,一个原地新建

——万州区走马镇冒水村两个村民的脱贫路

本报通讯员 袁侨 余海英

 

  冒水村,市级贫困村,万州区走马镇最偏远的村子。

  半年前,万州区脱贫帮扶工作队员来到村里入户调查,说要因人施策帮助老乡脱贫,首先是要改善大家的居住条件。70岁的程付之和44岁的朱吉发,同住冒水村,都得到了D级危房改造的机会。

  新房建在哪里,全看个人意愿。想换环境、融入城镇的朱吉发决定下山,将新家修在离镇上近的地方。他劝程付之也下山。留恋故土的程付之沉默了半晌,闷出三个字:“我不走!”

  下山后,朱吉发搬进两楼一底的新房开始了新生活。为了让朱吉发等搬出深山的村民尽早实现自力更生,走马镇专门将他们组织起来,依托当地产业,进行机械工、泥瓦工、厨师等就业技能培训。培训后,朱吉发成为一名泥瓦工,镇上哪户建房子,大都会找他。一个月干下来,平均能拿到2000-3000元。

  “当初搬下山这个决定,没有错!”朱吉发喜笑颜开,他觉得更好的日子正一步一步走来。

  朱吉发建新房的同时,程付之也在自家老屋旁建起一楼一底的小楼。此时,万州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yl6776永利集团、区工商联、区教师进修学校、区中医院、区资产经营公司、万州港口集团、高笋塘街道办事处等8个单位组成的帮扶集团,分别进驻走马镇8个贫困村。三峡医专帮扶队进驻冒水村后,基础设施建设被列为首要解决的问题。

  不久,挖机、卡车“突突突”地开进了村,工程队运来了石块、水泥,硬化了4公里长的出村道路,同时,修建了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村民的吃水问题。

  对程付之而言,好消息不止如此。

  走马镇几面环山,林木苍翠,又拥有万州最大的鱼背山水库,水丰土肥,自然条件好。“山上要发展,就要依托自然资源,发生态财;摒弃零碎化种植的单打独斗,走集中发展的道路。”帮扶队员为留在山上的村民量身定制了一远一近两条发展路径:近期由帮扶集团出资,向每家贫困户赠送20只黑山鸡鸡苗,邀请养殖大户举办技术培训,负责成年鸡和鸡蛋的回收;远期则是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引进种植晚熟脆李3000亩和贡水白柚4000余亩。

  “嘿,你看我这鸡蛋,好乖!城里人可喜欢吃这个,营养价值高、没得污染,卖得起价!”日前,在程付之家,他小心翼翼地从谷糠中捧出小小个头、青色外壳的鸡蛋,喜滋滋地告诉笔者,领到的20只黑山鸡已产蛋两个月了,每月卖蛋收入400元。而在冒水村,程付之等贫困户所拥有的950亩晚熟脆李已经栽种下去,绿油油一片孕育着生机和脱贫的希望……

 

 

 

 

上一篇:我校学子拾金不昧精神获万州市民赞誉
下一篇:输血造血多管齐下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