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当前位置: yl6776永利集团 >> 新闻通知 >> 校园新闻 >> 正文
共商共襄共推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0-11-30   来源:党委办公室

 1127日,由重庆市卫健委和万州区人民政府主办,万州区卫健委与三峡医专共同承办,以“三峡杏林、共襄康养”为主题的第二届三峡康养论坛在我校成功举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国中药协会原会长房书亭;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邓莉,市经信委二级巡视员姚永安;万州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姜雪松,副区长蒋艺义,人大副主任陈保余,政协副主席胡家海出席开幕式。来自万州区卫健委等市内外各部门、医疗机构、行业协会、企业和学校师生代表共计400余人参加了论坛。

本次论坛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立足‘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要求,努力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积极打造‘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先行示范区,集聚多方智慧和力量,助推渝东北三峡库区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旨,结合三峡康养事业发展开展了深入研讨,

论坛开幕式由万州区副区长蒋艺义主持,重庆市卫健委党委委员、副主任邓莉,万州区常务副区长姜雪松,学校党委书记周建军分别致辞。

邓莉在致辞中向论坛的顺利举办表示祝贺。她说,发展康养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是推动政策红利落地落实的现实需要。市卫生健康委将和万州区人民政府一起办好三峡康养论坛,加快三峡库区康养产业及民生领域资源整合,推动三峡库区康养产业取得更大的发展。

姜雪松表示,康养产业一头连接民生福祉,一头连接经济社会发展,是推动国民健康保护体系形成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万州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探索打造“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先行示范区,大力发展健康事业、健康产业,着力打造“水养、气养、食养、医养、体养”五大特色康养品牌,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康养之城。希望各位领导、嘉宾、专家学者为三峡库区康养产业发展出谋献策、牵线搭桥,让更多朋友来万投资兴业、旅游观光、休闲养生。

周建军代表学校师生向来自全国的领导、专家和嘉宾表示最热烈的欢迎!他表示,拥有现代医学学科基础、中医中药等传统学科特色的三峡医专将以本届论坛为新的契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学校康养服务社会水平。

第二阶段的论坛演讲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国中药协会原会长房书亭,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系教授、原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林志彬,广东中医药博物馆馆长、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蓝韶清,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佃会,教育部长江学者、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张传涛,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医堂调理专家、中医养生学博士王凯等6名国内一流专家就三峡康养事业的发展、中医药的作用、养生旅游未来发展前景等内容发表主题演讲。

房书亭以《中医药康养产业发展策略与分析》为题,和与会人员分享交流了中医药在此次战疫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目前中医药产业和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针对中医药康养产业该如何发展的难题,他表示,“大健康产业与中医药相辅相成、相互发展,发展中医药康养产业要详细了解相关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出发展规划,再稳步实施。”

林志彬围绕《灵芝与健康:祛已病治未病》向大家分享了灵芝广泛的临床医疗和预防实际应用价值。他认为,灵芝是传统中药里一味非常宝贵的中药,具有非常广泛的药理作用。灵芝作为传统的珍稀中药材,在“治未病”、防治已病,养生保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发展前景广阔,对它的研究和应用应在传承中创新,不断吸收现代科技的成果,以科技成就灵芝产业的未来。

蓝韶清在《学习中医精华,坚定文化自信》的主题演讲中,从中医的人文情怀、中医的智慧结晶、中医的基本理论等方面,提出了中医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不仅能治病救人,对人生也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杨佃会在题为《中医养生方法漫谈》的主旨演讲中,重点阐述了什么是健康、中医的疾病观、中医养生的法则以及中医养生方法,给大家带来了一堂生动精彩的中医养生保健课。

张传涛以《抗击疫情,中医药有力量》为题,从中医药抗疫历史、中医药抗击新冠疫情、问题与挑战三个方面入手,详细阐述了中医药在参与疫病抗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要把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利用好,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力量的倡议。

王凯带来了《后疫情时代中医健康智慧——养生旅游的探索与展望》主题演讲,分析了发展养生旅游的目的与前景,从养生旅游的战略技术层面、政府层面、企业层面、研究机构层面和媒体层面等角度,就如何充分发挥三峡库区健康旅游产业的资源优势提出了建议。

三峡康养论坛,已成为三峡库区各区县对外展示的一张靓丽三峡名片,不断为打造特色康养品牌,建成长江上游康养之城,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带来新思路、新模式。学校将进一步发挥学校办学特色与优势,积极探索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有效途径,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积极贡献。







 


上一篇:深化校院协同发展共探医教模式改革
下一篇:党委书记周建军进课堂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