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闻尘飞战鼓急,逆行战疫意气生!初冬的重庆,疫情形势严峻复杂,由“管理者+医护队伍+实习护士”共383人组成的三峡医专医疗队火速集结,星夜驰援重庆悦来、迎龙方舱。平日里他们是校长、院长、医生、护士、管理者…,是爸爸、妈妈、妻子、丈夫、儿子、女儿…。当疫情来袭时,他们逆光而行,却向阳而生,化身成了“天使白”、“守护蓝”、“志愿红”,用三峡医专人的勇毅、担当汇聚起疫情歼灭战的强大力量!
闻令而动,逆行出征显担当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2022年11月17日和11月24日,应迎龙方舱指挥部、市卫生健康委要求,三峡医专、三峡医专附属人民医院、三峡医专附属中医院发挥“医教协同”抗疫优势,组建了“学校+医院”的战疫队伍,星夜驰援方舱!
自古忠孝难两全 ,只因抗疫别双亲!医疗队总指挥李小山副校长老家梁平区是本轮疫情的重灾区,年愈80岁的父母和哥哥一家都不幸感染;负责医疗工作的向阳副院长父亲中风瘫痪在院,自己痛风毛病正在发作。当单位征求他们意见时,都异口同声回应:“没得事,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撒,大家放心,父母能理解我。”来不及和家人告别,备不齐“穿洗漱”用具,便匆忙踏上了驰援征程,而他们只是出征队伍的一个缩影,类似情况还有很多。




争分夺秒,抢建“生命之舟”
万事开头难,成功在苦干!对医疗队来讲,如果说收治患者只是在危险的环境中“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新建方舱则是在战疫征程中“毫无经验的破冰拓荒”。以陈少云院长、向阳副院长和刘美荣主席牵头的筹建班子,面对自身建设经验和方舱建设条件的“双零”基础,不抱怨、不气馁,夜以继日、边学边干。缺物资,陈少云化身“魔术师”,动员全队、协调各方,亲自指挥、亲自部署,配齐配足了病床、床单、桌子、门锁、卫生间等各种物资,眼睛熬成了“熊猫眼”,腔调严重“嘶哑”;缺经验,向阳要求工作人员从患者需求的角度配置舱室的设备设施,精心设计、实地查验,因持续熬夜、休息不足,痛风持续发作,“瘸子向”成了舱室里最靓的身影;缺食宿,刘美荣率先垂范、废寝忘食,协调保供,应有尽有,大家称其为最称职的“后勤部长”。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方舱筹建既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较量,也是检验医疗队战斗力强弱的试金石。筹建期间,队员们相互协助、鼓励,没有桌子、房间,他们就站着、蹲着,讨论流程、配备物资、标识引导、敷衍三餐,大家一起搬桌子、铺被子、贴标识、拔钉子、洁环境、量尺寸…,硬是用短短5天时间,把空旷的批发市场建成了A3、A4、B1 三个片区能容纳13000患者的方舱,助力重庆抗疫从“人等床”变成了“床等人”。






“疫”线感动,诠释医则仁心
凡人有惧,为医则刚!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疫情面前,“天使白”“守护蓝”“志愿红”汗湿的衣背、勒痕的脸颊、熬红的双眼、喊破的嗓子…时刻感动着方舱,治愈着每颗浮躁不安的心灵,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执子之手待春风,疫情消散万家安!在医疗队中,有这样一群“夫妻档”,把对家的缕缕牵盼留在心底,把对抗疫的重任扛在肩上,舍一家温情、护万家安宁,他们是周贵生与李国平、叶开芹与殷玲、向伟与冉晨、方国翔与牟青华、曾小宁与崔莉蓉…,当谈到孩子时,崔莉蓉、杨晓燕、向娟、牟琴琴眼眶泛红了,哽咽道“真的放心不下,但疫情当前只有上撒,至少我们为孩子上了一堂示范课——‘榜样的力量’”,哭笑着便消失在忙碌的人群中。
患者康复挂心间,热心细心释仁心!方舱里,查体采样牵挂着患者的牵挂,送餐送饭温暖着患者的温暖,情绪疏导感受着患者的感受,排危解困关心着患者的关心,大家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放不下”的责任感,铺筑起患者早日回归的康复之路!
在医疗组、护理组、信息组、感控组、综合组和后勤组的调度室里,医务组长张帆、彭伦华,护理组长陈艳、张霞,信息组长刘茜,感控组长赵燕琼、付绍秀,综合组长何杰、邓蓉、潘璞,后勤组长谭斌、朱侃带领组员不分昼夜的忙碌着,布置三区两通道、精选标识标牌、监督感控工作、研究出院流程、协调保供物资、制作患者告知书…,困了,趴在桌子上眯一会,因为厕所环境和隔离服穿脱不便,他们常常少吃少喝。用“放不下”的责任感和数个不眠之夜,尽最大努力换舱室“战友”工作环境舒心,而他们仅是医务人员工作常态的一角。
最让人感动的是白衣天使的坚持和坚守,这段时间以来,最辛苦的要数舱内的医护工作者,密闭的防护服、躁动的患者、感染的风险、繁琐的诊疗照护、反复的疏导解释是他们每天必须面对的问题,加之舱室条件艰苦、任务繁重、气温骤降、缺少睡眠等因素,不少同志身体出现不适,大家仍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带病请战的同志很多,医护组的蒋世琼、舒刘、谯艳妮、杨希、黎维平、鄢学、冉毅、毛露萍…
中医施治,弘扬国萃精华,在医患照护中,团队充分发挥中医药救治优势,以何键、胡江华副院长为首中医专家团队,针对新冠肺炎症状配置了中药汤剂和中成药;同时,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辨证论治,对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实行精准施治。此外,加大了中医科普的宣介推广,每日滚动播放穴位敷贴、刮痧推拿、穴位按摩等中医特色疗法和养生视频,组织患者练习八段锦、太极拳、保健操,提升健康素养,缓解心理压力,帮助患者走出“疫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舱室里那些特殊的志愿者,他们本是管理者、医生、护士,因不幸感染,又迅速从患者转换成志愿者,承担着“安保员”、“送货员”、“服务员”、“宣传员”工作。安保组一名管理人员快进舱隔离时,同事安慰他,他低沉回应道“本来也没得啥子,进去后还更有利于工作,只是觉得给单位添了麻烦,不知如何给媳妇交代”,朴素言语透露的是责任、是格局、是担当、是家国情怀,在场的人不禁泪目。





党建引领,筑牢方舱防护墙
党旗所指,行动所向!面对严峻复杂的新冠疫情,三峡医专党委带领附属人民医院党委、附属中医院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定盘星作用,要钱给钱、要物给物、要人给人,垫付资金数百万,划拨专项党费10万元,有力保障了一线队伍心无旁骛的投身方舱工作。
健全组织体系,提升政治引领力!医疗队383人中,共93名党员,为聚合党员力量,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成立了迎龙方舱第四医疗队临时党总支,下设6个支部,负责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落实方舱疫情防控工作。在党员模范作用的感召下,医疗队28名成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率先垂范作表率,凝心聚力显担当!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临时党总支设立18个党员示范岗、20个党员责任区、16个党员先锋岗、10个党员突击队、10个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他们日夜坚守在一线、奋战在一线、冲锋在一线。他们,是当先锋的医护人员、是后勤保供的勤务员、是疏导解释的宣传员、是舱室稳定的安保员、也是通宵值守的指挥员。他们,在危难时刻、紧要关头,在方舱工作的每一个时段、每一片区域、每一个角落,每一支部、每一名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忠诚与担当自觉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让党旗始终在方舱一线飘扬。







别了方舱,愿我们后会无期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随着新冠肺炎病毒致病性减弱而传染性增强,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重庆疫情防控也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2022年12月10日,迎龙方舱已运行17天,三峡医专医疗队共收治患者3217名。从筹建到运行,医疗队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讲政治、听招呼,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克服条件不足,人员不整,不惧感染风险,不畏任务繁重,逆行出征、勇毅前行,用责任守护每个日夜,用仁心呵护生命方舱!充分展示了三峡医专人“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候站得出来,危机关头豁得出来”的优秀品质!“舱里”的故事已圆满落幕,“舱外”的希望才刚刚开始!
别了方舱,愿历史尘封,后会无期!别了方舱,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